2025年8月投资观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29
ARM 公司研究

导读:ARM有着极强的生态作为护城河,而且长期在AI赛道的发展空间广阔;但在缺乏短期业绩催化且估值昂贵的前提下,仍需等待更合理的风险收益比再行布局。
一、历史沿革
(一)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公司是Acorn RISC MachineIP所有者和开发商。
1.公司成立于1990年。
2.2016年,孙正义以$32B全现金收购。
3.2020年,Nvidia计划以400亿美元收购,后因反垄断被否决。
4.20239月,软银出售10%ARM股份以实现上市。
(二)发展历程
1.产业层面,芯片越来越复杂,研发周期和研发资金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产业链各个环节逐步解耦。
    1)IDM转为Fabless + Foundry的模式。
    2)Fabless环节也细分出了EDAIP核两个pre-requisition
2.1985年,Acorn研发出基于RISCARM架构,但当时的处理器市场由Wintel主导。商业上的失败驱使公司转型IP授权模式。
3.随着计算终端从PC转向智能手机,公司的低功耗产品完美契合时代,在移动端掌握了99%市场份额。
4.AI时代:增量终端大多是ARM的市场。
    1)ARM架构的芯片能够更好地释放加速卡性能,驱动了其在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发展。
    2)汽车市场
    3)智能眼镜市场
    4)AIPC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
(一)产品
1.指令集:CPU中用来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一套指令的集合。每一种新型的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他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而且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而指令集的先进与否,也关系到CPU的性能发挥,它也是CPU性能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1)X86是复杂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CPU(i8086)专门开发的。
2)RISC指令集是目前高性能CPU的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相对。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统一(<4),指令长度短,种类少(<128),寻址方式(<4)也比复杂指令集少。在RISC中,计算机实际上每一个机器周期里都执行指令,无论简单或复杂的操作,均由简单指令的程序块完成。

  • 计算机的性能可以用完成一特定任务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这个时间等于C×T×IC=完成每条指令所需的周期数,T=每个周期的时间,I=每个任务的指令数。RISC努力使CT减至最小,CT的减小可能导致I的增加,但优化编译技术和其他技术的采用可以弥补由于I的增加对机器性能的影响。
  • 代码长:因为RISC拥有的指令数少,有些在CISC中仅由一条指令完成的功能,在RISC中需二、三条甚至更多条指令,这使RISC代码较长,因而RISC的程序需要更多的内存,内存与CPU间的指令冲突也会增加。研究表明,平均而言,执行同样的功能,一个RISC程序比一个CISC程序长30%
  • 软件开支高:RISC对编译器要求较高,优化编译器的设计是一项极复要且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又必须由RISC机制造单位自身编制,因为没有RISC详细原始资料不可能产生编译程序的目标代码。因此,第三方公司提供新版本较困难,用户选择少导致软件费用高。


2.IP是个中间件:IP 核(Intellectual Property)是具有知识产权核的集成电路芯核的总称,是芯片设计环节中逐步分离出来的经过反复验证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包含特定核心元素的(指令集、功能描述、代码等)集成电路设计宏模块(逻辑或功能单元),可以理解为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芯片设计模块”,如处理器IP50%市场)、接口IP存储IP、模拟IP等,其作用就是在芯片设计环节中降低冗余设计成本,降低错误发生的风险。
    1)软核:经过行为级功能验证的RTL代码,以HDL文本形式呈交。
    2)硬核:完成了门极电路综合及时序仿真等环节,以网表形式呈交,但在布线环境仍有调整空间。
    3)固核:以掩膜版图形式呈交,同时包含全套工艺文件,没有任何灵活度。

3.ARM主营处理器IP核。

4.除了核之外,ARM通过售卖设计环节需要用的软件和开发工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及培训服务挣钱。

(二)收入:

1.Licensing:通过四类授权(ALATLATAAFAA)向客户输出 CPU/GPU/IP 设计,先收一次授权费。

1)按照毛利率排序为ALA>TLA>TAA>FAA

2)ALAArchitecture License Agreement,架构许可):公司授权指令集,客户自研微架构,客户包括Apple M/A系列、Qualcomm Kryo/Air、海思v8.5Nvidia Grace/Vera等。

3)TLATechnology License Agreement,技术许可):授权设计好的处理器IP,如Cortex-AMali GPU,该IP可以直接整合进SoC,客户包括联发科、三星、小米等。

4)TAATotal Access Agreements,整体授权/定制解决方案):一条龙服务,包括IP、工具、技术支持,公司通常锁定大客户以长期合作,并派驻工程师。客户包括大型CSP,如AWS GravitonGoogle AxionMicrosoft CobaltTesla等汽车SoC也购买此类服务。

5)FAAFlexible Access Agreements,灵活接入):订阅式授权模式,客户可在订阅期内访问 Arm 的大部分 IP 库,用于评估和原型开发。

6)CSScomputer subsystems):2025年新推出的服务,不再仅仅提供架构和核,直接提供预集成、预验证的子系统,包含了CPUGPU、系统互联及内存管理等关键组件。根据工作量的多寡,具体项目再谈package$3,000CPU,公司可以抽水10~15%,远远高于过去的模式。

2.Royalty:再根据芯片出货量收取版税,Licensing cases * Case chips shipment * Royalty rate

1)TLA贡献主要版税收入,因为公版内核费率最高。

2)TAA因为Licensing订单体量大,所以单颗royalty单价会比公版略低,但因为绑定超大客户,出货量巨大,因此royalty规模也在快速上升。

3)ALA因为客户如AppleQualcomm自研,主要是license收入,royalty价格很低(通常<$0.05 per chip,远低于公版内核的$0.10-$0.20+),对整体贡献最小。

3.客户结构:非常底层的半导体技术服务,客户分散在全球。

1)Arm China2022年重组后,Arm Ltd.持有其47.33%的股权,中国资本持有52.67%

  • Arm China拥有Arm IP在中国的独家技术授权,并可基于ARM架构开发本土化技术(需遵守兼容性协议)。

  • Arm Ltd.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经营,但中方股东占据主导地位。

  • Arm China 业务涵盖 MobilePCIoTInfraAuto 五大类,其中还是移动占比最大,核心客户主要是阿里和字节+紫光展锐+小米+IoT芯片公司(瑞芯微/全志科技/晶晨股份...)

        

2)Apple处理器深度自研,只使用ARM指令集(v8为主),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稳定。

3)2025 年起部分Qualcomm旗舰手机转向含有自研内核的Snapdragon 8 EliteArm ISA,但非Arm CPU IP),随着Nuvia CPU能力在Qualcomm的渗透,未来Armroyalty收入会从TLA ALA royalty 倾斜,导致Qualcomm业务的收入增速会放缓。

4)联发科未来将成为Top3客户:

  • 联发科在平板、Chromebook及潜在的Windows on ARM / PC SoC项目中仍主要依赖Arm公版CPUCSSIP

  • 手机也同样完全依赖Arm CPUGPU TLADimensity系列(93009400)直接采用Arm最新Cortex 大核(X4/X5)与中小核(A720/A520),不走Qualcomm的自研CPU 路径。


(三)利润率:高毛利率,大量的研发费用导致营运利润率较低。


三、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与竞争格局

(一)TAM:公司目前披露的TAM$120B

(二)发展趋势:跟踪PC和数据中心市场,Arm的份额变化。

1.TAM:估算5$52B增量市场。

1)智能眼镜:今年出货量约1亿台,3-5x的增长空间。每副眼镜芯片价值量约$50,对应$10B~20B增量市场;因为智能眼镜对功耗也有较高的要求,且app市场生态完备,预计Arm在该市场的份额超过90%

2)汽车市场SoC增速约10%,对应$15B增量市场,份额从44%扩张至50%+

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算力需求(CPU+ASIC)未来将超过终端,$100B增量市场规模,Arm占据30%+市场份额。

2.服务延伸:通过Compute Subsystem Solution将价值链延伸到高毛利的前道设计,这样既能提升在硬件中的价值占比(10%30%+),又能保持客户关系的中立性。

(三)RISC-V的竞争

1.当前RISC-V在低端芯片市场渗透率已经较高,估测wifi芯片渗透率达30-40%,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达到10%,乐鑫、兆易创新、全志等国内厂商应用积极。

2.RISC-V逐渐向高性能场景推进,国内厂商(如算能、睿思芯科)推出多核RISC-V产品,但性能仅达入门级x86水平,其落地依赖政策驱动的国产替代需求,而非纯商业竞争。RISC-V在服务器领域规模化落地至需要4-5年。

3.RISC-V单核性能最高对标Arm A78(如达摩院C930),与Arm顶尖产品仍有代差,生态碎片化是主要瓶颈。手机或PC市场因生态复杂且Arm壁垒高,预计RISC-V发展会慢于服务器市场。

(四)周期

1.手机:复苏周期已到尾声,景气度见顶回落,预计在25Q3末开始走下坡路。

1)全球手机市场已在2023Q42025Q2走出自2013年以来最长的7季度复苏周期。

2)产业没有创新,高端趋于饱和。

3)2025Q2 1%同比增幅:经济不确定性压缩了低端Android需求,中国市场补贴未能拉动销量,仅借618清库存拉动部分需求。

4)历史周期:

  • 20002007:功能机红利,出现过连续32个季度增长

  • 2008–2015:智能机渗透加速,同样实现连续32个季度增长

  • 之后10年里,手机市场高度饱和,没有出现类似的超长连续增长周期,连续增长超过4个季度的情况都极少。


2.PC:企业换机短期支撑景气,但消费端已降温,且面临关税与供应链扰动,景气度将在25H2由高位转向下行。

1)2025Q2 出货量同比增长 7.4% 笔电同比增长7%,桌面同比增长9%

2)增长动力由商业端主导,企业端加快部署Win11更新,因为2510月后微软就将取消对Win10的软件支持。

3)本轮周期已持续7个季度,在历史上属于较长水平。

3.汽车和工业:一直在底部震荡。

4.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强劲,产业capex不断上修,预计到25Q4将推动行业达到新的高峰。

(五)Arm版本更替仍将贡献增长。

1.V9V8强在哪?

    1)安全性:引入realms,其为一个受保护的内存区域,对所有人都不可见,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和hypervisor;应用程序可以创建一个realm来管理敏感代码和数据。

    2)SVE2

  • 可变矢量长度SVE2 支持 128b  2048b的可变矢量长度。这意味着软件无需为不同硬件重新编译,即可在不同核心(如支持 128b 的轻量级核心和支持 2048b 的性能核心)上高效运行,实现了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 更广泛的应用场景SVE2 增强了指令集,更好地支持 MLDSPXR(增强/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workloads,而不仅仅是科学计算。

  • 性能提升:更宽的矢量位宽和更高效的指令集带来了数倍的 AI 和矢量处理性能提升。

    3)整体性能/效率提升:通过更宽、更深的流水线设计、更高的预测准确性、更好的分支预测器等微架构优化来实现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性能提升(>30%);数字信号处理增强,更高效的处理音频及传感器数据;改善虚拟化支持。

2.V9仍处于爬坡期,V8已经完成渗透。

1)v92021年宣布,2022-2023年期间,Snapdragon 8 Gen 1/2/3 全面采用 v9

2)2024–2025 年,v9开始下沉到中端SoCSnapdragon7系列、天玑 8000 系列)。v9在手机端销售额占比已超过50%,但销量渗透率只有15–20%

3)iPhone 目前没有上v9的计划。

4)参考v8的周期趋势:发布到见顶约56年才会peak,因此v9在手机端或于26H2~27H1渗透率peak

5)2024H22025:第一批大规模Armv9数据中心CPU出货(AWSGraviton4GoogleAxionAzure CobaltAmpereOne

6)2025–2026CSP全面替换旧一代v8Graviton2/3等),完成v9升级。

3.不同版本的价格梯度

4.不同版本的收入占比

风险提示:本文章内容并非广告、要约邀请或投资建议,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不可作为投资依据。本文并非私募基金相关产品文件,仅为行业交流使用,不具有法律效力。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定前须根据相关要求完成合格投资者认定并充分阅读募集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基金合同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文件,并确保对投资潜在的收益和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仅为作者观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由作者本人负责,不代表我司或任何第三方机构意见或建议。本文章提及的任何公司、股票或其他投资标的,均不代表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过去、现在或未来持有或准备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