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投资观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6-30

中国天然气供需格局和未来趋势讨论

随着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作为低碳化石能源代表的天然气因碳排放强度低而备受青睐。过去十年间,中国天然气需求增幅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仍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已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配套成型了关键开发技术,成为世界第四大产气国且产量不断攀升。然而,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呈现富煤、少油、贫气的特征,造成煤炭在其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远低于国外水平,加之国内气藏探明程度较低,当前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天然气供需格局的变化,尤其是进口LNG和管道气的增量变化趋势,对我们理解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进行燃气行业的投资决策非常有帮助。

中国天然气需求:

过去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维持高速增长,2004-2014 CAGR 17%2014-2024 CAGR 9%2024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34.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7%,占中国总能源消费9%左右。20251-5月,因为北方地区暖冬、宏观经济衰退及LNG高价共同抑制了消费增长,表观消费量累计同比下滑-1%,因上半年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保守估计全年需求同比接近0%增长。从中长期看,天然气需求年增长将维持在3-5%

分行业看,工业、居民、交通为主要消费领域,2022年消费占比分别为71%16%10%

中国天然气供应结构:

过去20年,尽管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也十分显著,2004-2014 CAGR 12%CAGR-2024 CAGR7%,但由于仍无法满足需求增速,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至40+%

2024年为例,天然气总产量为2463.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进口量1770.95亿立方米,即1.32亿吨,其中管道气占比42%

2.1 中国天然气产量结构和增长潜力:

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开发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天然气产量的全球排名2023年上升为全世界第4名,并建成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海域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6%

20251-5月,全国天然气产量累计同比增长6%,根据中石化经济研究院展望,预计全年同比增长5%,达到2615亿。

中石油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天然气产量贡献的主力军,2024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0%+

据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中石油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为113.9×10^12 m3,累计探明储量为14.4×10^12 m3,探明率为12.6%,其中常规气21.3%、致密气24.5%、页岩气4.5%、煤层气3.3%,仍处于勘探早中期阶段,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报表层面看,2024年中石油披露证实总储量20804亿立方米,即728141亿立方英尺,储量寿命15年左右;当前非常规气产量占比40+%,未来产量增长前景乐观(远景产量预期见下图)。

基于中石油产量增长和产量占比线性外推,到2027年,全国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855亿立方米;结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中石油峰值产量的测算,预计全国2035年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3000亿立方米,2035年达到3375亿立方米,2045年达到3750亿立方米,并稳产到2060年。

2.2 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和增长潜力:

Energy Institute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占全球贸易量20%,总进口量1771亿立方米(欧洲各国天然气总进口量2397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740亿立方米(5504万吨),液态气1031亿立方米(7664万吨)。

而今年以来,由于天然气需求走弱、产量仍维持较高增速,总进口量累计同比-9%

注:因进口气中LNG占比较大(吨计),因此测算中统一换算成吨计算),单位换算,1=1350立方米,1立方米=35立方英尺or百万英热

20251-5月累计进口量来看,受益于中俄东线通气(+80亿方),管道气进口量创同期历史新高,累计同比增长11%;而受需求下滑、叠加管道气增量挤压的影响,LNG进口量较前几年同期有明显下滑,累计同比-23%,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占比逐渐接近。

 

此外,2025-2027年,管道气方面还将有中俄东线、中俄远东线陆续上产;液化气方面,三桶油和各地方城燃公司也有大量LNG长协合同开始供气。若管道气进口满产、长协合同全部落地,加之国内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天然气将出现过剩局面。

接下来我们详细讨论一下我国管道气和液化气的进口来源和增长趋势,以及各国的产量增长潜力。

2.2.1 进口管道天然气:

2024年,我国管道气主要从俄罗斯(250亿方)和土库曼斯坦(333亿方)进口。20251-5月,管道气进口累计同比增长11%,预期全年管道气进口量将达到822亿方,较2024年增加80亿方左右,主要得益于东亚线和中俄东线的进口量增长。

因为修建管道的建设周期较长、且需要出口国配合修建跨国管道,因此未来供应量产能相对明确。从管道设计输气能力来看,各管道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图源:观察者网2014年绘

1)中亚线/西北通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ABC三线并行,入境后通过霍尔果斯压气首站与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全长1833公里,总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600亿立方米,2016D线建成后,总运力850亿方/年,2020-2024年产能利用率35-50%

2)中缅线/西南通道:油气并行,从缅甸皎漂市起,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瑞丽,再延伸至昆明。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设计每年能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2020-2024年产能利用率35-60%

3)中俄东线/东北通道:2014521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达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由此诞生。中俄东线北起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全长8111公里,2019年部分管道开始运输,2024年底全线通气202412月,中俄东线达产,当前产能利用率为80%

4)中俄远东线:20231 31日签约,预计2027年底完成建设,设计运力100亿方。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中国,天然气来源地为萨哈林(即库页岛),经过俄滨海边疆区进入中国黑龙江虎林。俄境内管道设计、施工和投产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公司)负责,中国境内管道的相关工作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负责。

5)中俄西线:中俄正在积极推动经由蒙古国的大口径管道,希望每年把500亿立方米的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2.2.2 进口液态天然气:

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LNG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LNG贸易量的20%左右。2024年,我国的液态天然气进口量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365亿立方米)、卡塔尔(243亿立方米)LNG进口结构呈现长期协议与现货双轨并行,2018年以来,中国新签订的长协订单数量持续增加,据中石化研究院数据称,2025年,长期协议资源执行量预估稳定在918亿方。我们从公开报道和上市公司年报等披露信息中统计到,2025-2030年中国买家至少有3000万吨LNG长协采购合同陆续开始执行,若全部兑现,将对国内天然气供需平衡造成巨大压力。

LNG进口量增长的三大难关是,出口国液化产能、LNG船舶运力和进口LNG接收站产能。

截至2024年,我国接收站LNG接受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左右(1.5亿吨),远高于当前的LNG进口量。2025底将达到2700亿立方米左右(2亿吨),2030-2035年逐渐进入建设尾声,达到3800亿立方米(2.8亿吨)。而根据国际海事组织 (IMO) Argus的数据,2024年间有53艘液化天然气船交付,而同期新增液化天然气运力仅6-7艘船,运费在2024年底达到历史低位。2025-27年间预计将有 251 艘新建运输船交付,同期 1.24 亿吨/年的新增液化天然气产能需求,可能仅需要新增 171 艘运输船,长期来看全球的LNG运力也将大幅度过剩。

2.2.3 主要出口国产量增长潜力:

2023年全球干天然气产量41434亿立方米,过去五年累计增长仅982亿立方米;过去十年的增速也远低于原油,仅增长6434亿立方米,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Ø需求增长不同。石油在交通运输和工业中应用广泛;而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增速相对较慢。

Ø投资回报和技术进步的差异。石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天然气,很多时候天然气都是以伴生气的形式产出,因此原油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投入,带来的技术进步也更显著,使得石油在过去十年的产量大幅提升。

Ø市场定价逻辑不同。全球天然气交易以长协为主,涉及长时间的合同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天然气的供应和需求调整不如石油市场灵活,产能投放也相对谨慎。

Ø 替代能源竞争。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天然气在某些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电力生产领域。

从天然气储量的角度看,全球的天然气储量寿命达到46年,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增长却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尝试复盘主要天然气出口国过去的产量变化,探索背后的原因。

(1) 美国:202310723亿立方米,达到历史新高,受页岩油革命影响,伴生气产量大幅度提升,过去十年增长3392亿立方米,贡献全球主要增长,占全球产量份额从201421%,提升到如今26%。但美国有限的天然气管输能力、LNG液化产能限制了产量增长,这意味着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潜力巨大。

(2) 俄罗斯:20236134亿立方米,2017-2018年产量增速分别为8%5%,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储量20%,仅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量的16.3%。但2019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加之2022年以来俄乌战争影响,产量减少约1000亿立方米,占全球产量的份额从18%下降到15%。过去的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近十年投资转向亚马尔、东西伯利亚、远东和北极近海;一旦战争结束,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增长潜力达到2000亿方以上。

(3) 伊朗:20232651亿立方米,屡创历史新高,占全球产量6.40%,在全球的占比稳步提升。伊朗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达到32万亿立方米,是中东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卡塔尔共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伊朗称之为南帕尔斯,卡塔尔称之为北部气田);但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落后,产量不如俄罗斯和美国。伊朗石油部长称,伊朗计划5年内将产能提高30%,并向气田投资800亿美元。目前,土耳其和伊拉克是伊朗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土库曼斯坦和亚美尼亚与伊朗签订了交换协议。

(4) 加拿大:20231941亿立方米,产量波动较大,天然气储量全球第四,证实天然气储量为23513亿立方米(储量寿命12年),西部沉积盆地(WCSB)是加拿大主要天然气产区。2014年以前,加拿大作为美国能源后院,天然气出口美国占美国总进口量99%;但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成功,受制于美国廉价气出口量增长,加拿大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每年从美国进口管道气270亿立方米。近年来,加拿大政府积极推动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项目,计划在2030年前将LNG产能提升至7460万吨/年。这将使加拿大在全球LNG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亚洲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随着多个LNG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加拿大有望实现显著的产量和出口增长。

(5) 卡塔尔:2023年产量1718亿立方米,其中62.7%液化出口。卡塔尔拥有全球第三大证实天然气储量,达到24.7万亿立方米。卡塔尔2018年退出OPEC后,就开始集中精力开发液化天然气,以获得主导权。但由于2017年,中东各国宣称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孤立卡塔尔,其管道气出口受限,多年产量难以增长。2020年曾宣布将液化天然气年产量从7700万吨提升至1.26亿吨,20242月再度加码”——2030年将年产量提升至1.42亿吨。卡塔尔能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萨阿德·卡比直言,卡塔尔北方气田扩产后,液化天然气年产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的7700万吨多出约84%。未来卡塔尔北方气田扩建项目预期也将有千亿出口增量空间。

(6) 澳大利亚:2023年产量1513亿立方米,2020年以来,由于新气田开发项目被搁置、新政府对国内能源市场干预等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

而具体到全球的贸易流向,2024年全球的天然气贸易量达到8848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分别是41954653亿立方米。最主要的出口国美国、俄罗斯、中东各国的出口量分别为206215251411亿立方米,受俄乌战争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在2022-2023年大幅度下滑;而美国受天然气出口基础设施限制,2024年出口量增速也有所放缓。由此可以看出,长期来讲,天然气资源充足,制约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贸易通道的稳定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长。

总结:

通过分析我国过去天然气供需格局的变化和近期的供需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短期我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而随着我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进口管道气相关建设完善、大量进口LNG长协合同新签的增加,我国的天然气供需格局愈加宽松,未来3-5年的供应过剩,将对国内天然气现货采购价格造成巨大压力。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跟踪燃气下游的需求变化、以及我国的产量和进口情况,验证和补充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并形成投资决策。

风险提示:本文章内容并非广告、要约邀请或投资建议,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不可作为投资依据。本文并非私募基金相关产品文件,仅为行业交流使用,不具有法律效力。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定前须根据相关要求完成合格投资者认定并充分阅读募集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基金合同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文件,并确保对投资潜在的收益和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仅为作者观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由作者本人负责,不代表我司或任何第三方机构意见或建议。本文章提及的任何公司、股票或其他投资标的,均不代表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过去、现在或未来持有或准备持有。